地卡因麻醉下取出呼吸道水蛭
(2000年第6期第14卷《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水蛭寄生呼吸道取出难度大,患者痛苦。1995~1997年,笔者以2%地卡因喷雾麻醉后水蛭顺利取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05例,男86例,女19例;年龄3~35岁。有饮用溪水史者64例,在溪水中游泳41例。专科检查:水蛭寄生鼻腔68例,鼻咽部16例,声门下20例,气管内1例。寄生时间4~60 d。
1.2 治疗方法
水蛭寄生鼻腔者先用1%麻黄素棉片放入下、中及总鼻道充分收缩鼻腔粘膜,暴露水蛭,采用喷雾器对准水蛭直接喷入2%地卡因。寄生于鼻咽部者先从鼻前孔向鼻咽部方向喷药1次,然后再从口咽后壁朝上喷药1次。寄生于下咽部及声门下者,在间接喉镜下直接喷药2次。气管内水蛭采用支气管镜插入,探见并对准水蛭喷药1次。
2 结果
105例水蛭全部停止活动,处于静止状态。84例(鼻腔53例,鼻咽部13例,声门下17例,气管内1例)吸盘丧失吸附能力,令患者用力咳嗽、咳痰、擤鼻涕及后吸性吐痰等方法将水蛭排出体外;在鼻镜间接鼻咽或喉镜下用异物钳夹取出水蛭21例。
3 讨论
地卡因是脂溶性高、穿透力强的麻醉剂,对水蛭体表有良好的穿透麻醉作用。
水蛭体表表皮较薄,且布满细密的感觉乳突及丰富的腺体管口(如管状腺、梨状腺等),有利药物穿透入环沟进入肌肉组织,使肌肉松弛,伸缩力减弱,失去爬行活动能力。此外,水蛭的吸盘粘膜组织内血管、神经丰富、感觉灵敏,前吸盘面内有较大的消化道和腺体管开口,对地卡因特别敏感,地卡因的穿透作用特别强而快速。故吸盘接触到地卡因后,立即丧失吸附固定能力,自行卷缩脱落。趁此机会可以借用咳嗽、擤鼻涕及后吸性吐痰等,使其排出体外,也可在鼻镜间接鼻咽或喉镜下用异物钳准确取出。因此,该法是一种取出呼吸道寄生水蛭的有效方法。
声门下寄生水蛭8例
(胡江彦 高永斌 黄秀芬 何滨 2004-7-24 17:13:00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9月 第1卷 第6期)
我院自1999年以来,共诊治声门下寄生水蛭8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5~42岁,成人5例,儿童3例,均来自农村,均有饮山泉水和溪水习惯。8例均有不同程度咽部异物感、阵发性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及反复鼻中流血或痰中带血现象;病程1周~3个月。
1.2 诊断及治疗结果
8例均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声门下发现卷缩成团的成活的水蛭成虫,并在纤支镜下用异物钳将其取出。取出后患者不适症状均缓解。
2 讨论
气管异物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但气管内寄生水蛭却较少见。此8例均考虑患者在饮山泉水(或溪水)、洗脸时漂浮在水中微小的幼水蛭经上呼吸道进入声门下。水蛭又名蚂蝗,是一种以吸食动物血液或体液、腐食为生的一种雌雄同体生物。它可在pH4.5~10.1的范围长期生存,能长时间耐缺氧环境,喜欢在水温15℃~30℃的浅水区和草丛中生活,其一旦孵化成幼蛭,在1~3个月身体可迅速长大。8例水蛭都寄生在声门下,考虑该位置相对潮湿、通气好、易吸附有关。
水蛭虽不致人命,但寄生在声门下活动时可因影响声 门开、合及通气而出现异物感、阵发性声音嘶哑、呼吸困难; 它的涎液中有抗血凝的水蛭素、肝素、抗血栓素,故其吸食伤口可出现出血不止。患者就会出现反复鼻中流血或痰中带血症状。故在边疆地区,如发现有类似症状农村患者应及时行纤支镜检查。该检查既可达到明确诊断,同时又可取出水蛭而达到治愈,并避免了误诊。特此报告,引以借鉴。
(作者单位:665000云南省思茅地区医院呼吸科;收稿日期:2003-07-23)
喉部水蛭寄生2例报告
(2003年11月 第3卷 第21期《中华实用医药杂志》李建新)
例1:
患者,男,27岁,3天前曾因声嘶1天而来就诊,给予超声雾化治疗3天病情无好转再次就诊。在询问病史时发现患者声嘶为阵发性。追问病史,4天前曾有野外喝生水史。间接喉镜检查:右侧声带稍充血,同时发现一水蛭头自声门伸出,吸盘在声门下。诊断:声门下水蛭寄生。在直接喉镜下,趁水蛭头伸出声门时,用异物钳迅速夹住水蛭,约3秒钟左右,吸盘自动脱离,顺利取出约4.5cm长水蛭一条。术后咯血少许。超声雾化治疗3天后,声嘶及咯血症状完全消失。
例2:
患儿,男,3岁,患儿父亲诉就诊前1天曾在野外喝生水,后发现喝生水处有较多水蛭,回家后患儿出现声嘶、咳嗽、咯血。家长怀疑误喝水蛭。间接喉镜检查,患儿不能完全配合,但仍隐约可见右侧声室带处见褐色异物。怀疑喉部水蛭寄生。于全麻下行喉部检查。全麻显效后取仰卧头低位,用小儿麻醉喉镜向上抬高舌根及会厌,即可见右侧声室带处有一水蛭寄生。用一长止血钳迅速夹住水蛭 体部,约3秒钟后,水蛭吸盘脱离,取出长约4.0cm水蛭1条。术后给予止血及预防感染治疗,密切观察呼吸情况。术后无呼吸困难,咯血1天,量少许,留观3天后,症状完全消失,治愈出院。
讨论:
水蛭亦称“医蛭”,属蛭纲,水蛭科。一般体长而扁平,前后各有一吸盘,生活于淡水及潮湿处,常见于水田、湖沼中,吸食人畜血液。其唾液中含有水蛭素,有抑制凝血酶的作用,故伤口出血不止。水蛭寄生于人体,以鼻腔居多,其次为鼻咽部,咽部及喉部较少 [1] 。患者均有野外饮生水或河沟中游泳史。寄生于声门下者往往需多次检查,方能发现。在取出水蛭时,尽量不用表面麻醉剂,特别是儿童喉部水蛭寄生,以免水蛭脱落至支气管而引起严重并发症,用钳夹法取出水蛭时,不宜拉之过急,以免拉断虫体或损伤声带。
参考文献
1 肖轼之.耳鼻咽喉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68-269.
(作者单位:674200云南省永胜县人民医院五官科)
男孩气管取出鲜活蚂蟥,经鉴定为罕见云南鼻蛭
(2004.4.22《齐鲁晚报》潘瑞津 王有涛 庞蕙青)
19日,沂水县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医生从一名5岁男孩的气管中取出一条鲜活的生物,形状像水蛭(俗称蚂蟥)。经临沂医专生物教研室鉴定,是一条罕见的云南鼻蛭。
4月18日,男孩到医院就诊时咳嗽频繁、面色苍白、贫血容貌。经过检查诊断为气管异物。19日医生为患儿进行了异物取出术。异物是一条鲜活的生物,外形 如水蛭,一端有一个大的吸盘,另一端如象鼻左右伸展、摇动,此物伸展后长约12—13厘米,回缩蜷曲后如一粒大花生米。据中心医院专家介绍:气管内取出这样有生命的异物,实为罕见。经临沂医专生物教研室鉴定,这是一条罕见的云南鼻蛭。
据患儿母亲讲,患儿两个月前曾去云南姥姥家,回来后开始咳嗽并逐渐加重,同时患儿有喝生水的习惯。据专家分析,鼻蛭可能是患儿在云南期间,喝生水时将鼻蛭幼虫吸入体内。
香港一妇女得怪病:水蛭竟寄生在头内
(2005.4.8《深圳特区报》刘秋伟)
【本报香港4月7日电】(记者)香港发现首宗因水蛭寄生导致鼻孔出血的病例,医生发现一条活水蛭寄生于一名女子的左上颌骨窦内。
最新一期的《香港医学杂志》刊登了这宗个案。患者是一名55岁的妇女,她曾经在香港一条有水蛭寄生的河流洗过脸。后来,连续三星期出现左鼻孔出血及闭塞,于是到医院检查。
玛丽医院的负责医生指出,最先发现病人的左鼻孔出现一咖啡色物体,在两度取出失败后,病人被转送耳鼻喉科接受进一步治疗。不料内窥镜检查竟发现一条活水蛭藏于患者左上颌骨窦并露出中鼻道。医生用药物将水蛭麻醉然后才取出。
概况
http://www.chinaleech.com/zonglei/zongleiindex.htm
水蛭俗名叫蚂蝗,属环节动物蛭纲类,世界上有400—500种,我国约有100种,已发现89种。蚂蝗多生活在淡水中,少数生活在海水或咸水之中,还有一些陆生和两栖的。它们中有以吸取血液或体液为生的种类,也有捕食小动物的肉食种类。个体最大的约有一尺长,为牛蚂蝗,生活在长江中下游沿岸湖塘里。个体最小的寡蛭只有芝麻大,它寄生在云南贡山上一种叫猫眼蟾的两栖动物上。蟹蛙蛭是我国特有种,它生活在浙江、福建山区溪流里的溪蟹体内。长江流域乌龟的颈部、四肢上寄生一种扬子腮蛭,当龟体离开水时间久了,这种腮蛭就会倦缩成一个黑团,犹如死了一般,待龟回到水中,它又恢复正常活动。人们在稻田里常见的蚂蝗叫日本医蛭,以吸食人、畜、青蛙的血为生。海南岛和台湾山林里生活着一些山蚂蝗,常潜伏在草丛、树上。
除了日本医蛭吸人、畜血外,山蚂蝗也侵袭人类。云南、贵州高山和水里生活的一种鼻蛭在人、畜吸饮生水时,迅速地钻进鼻腔或口腔里并附着到呼吸道的壁上,有时还能进入妇女的阴道。1980年2月,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南极钓到三条鱼,它们身上竟有水蛭。
人们对蚂蝗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早在公元前二世纪的《尔雅》中就有记载蚂蝗有凝血作用。明朝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对蚂蝗的药效作了详细的说明并列出不少民间处方,用来治疗女子月闭、漏血不止及产后血晕等症。现代药典上认为蚂蝗有通经、消积散淤、消肿解毒和堕胎等功能。有人还试验用蚂蝗治疗角膜斑翳和老年白内障。近几年,蚂蝗在显微外科和整形外科上派上了新用途。根据蚂蝗对水中化学和物理因子变化的敏感性,又利用它来研究水体污染和水质评价、预报天气。60年代后,一些生理学家发现蚂蝗是研生理的极好材料。
分类科目
野蛭亚纲 (Agriodrilidea Michaelsen,1905)
蛭蚓亚纲 (Branchiobdellidea Holt,1965=Discodrilidae)
棘蛭亚纲 (Acanthobdellidea Livanow,1905=Archihirudinea Lukin,1956)
真蛭亚纲 (Euhirudinea Lukin,1956)
吻蛭目 (Rhynchobdellida Blanchard,1894)
舌蛭科 (Glossiphoniinae Vaillant,1890)
舌蛭亚科 (Glossiphoniidae Autrum,1893;Sawyer,1986)约6属
晶蛭亚科 (Theromyzinae Sawyer,1986)仅1属
血蛭亚科 (Haementeriinae Autrum,1939;Sawyer,1986)约16属
鳃蛭科 (Ozobranchidae Pinto,1921)2属
鱼蛭科 (Piscicolidae Johnson,1865;Sawyer,1986=Icthyobdellidae Leuckart,1863)
扁蛭亚科 (Platybdellinae Epshtein,1970)22属
海蛭亚科 (Pontobdellinae Llewellyn,1966)4属
鱼蛭亚科 (Piscicolinae Caballero,1956)15属
半蛭亚科 (Semiscolecinae Scriban&Autrum,1934;Ringuelet,1972) 4属
黄蛭亚科 (Haemopinae Richardson,1969)约3属
医蛭科 (Hirudinidae Whitman,1886;Sawyer,1986)
鸟蛭亚科 (Ornithobdellinae Richardson,1969) 3属
温蛭亚科 (Praobdellinae Sawyer,1986) 3属
巨蛭亚科 (Macrobdellinae Richardson,1969;Ringuelet,1975) 5属
拟医蛭亚科 (Hirudinariinae Sawyer,1986) 3属
理蛭亚科 (Richardsonianiae Richardson,1969) 约4属
杯蛭科 (Cylicobdellidae Sawyer,1986)
杯蛭亚科 (Cylicobdellinae Ringuelet,1972) 3属
胃蛭亚科 (Gastrostomobdellinae Richardson,1971) 约3属
美蛭科 (Americobdellidae Caballero,1956)仅1属
黄蛭科 (Haemopidae Sawyer,1986)
无吻蛭目 (Arhynchobdellida Blanchard,1894)
医蛭形亚目 (Hirudiniformes Caballero,1952)
http://www.doyouhike.net/forum/180667,0,0,1.html